2024/04/23

宗教與文化傳統


阿姜查(Achaan Chaa,1918年—1992年)和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(Dzongsar Jamyang Rinpoche,1961年6月18日—)是我很敬重的兩位佛教修行人。

兩位雖然差異性相當大,但是都很風趣。阿姜查已經不在人世,屬於佛教南傳傳統的出家修行人,一輩子在森林修行教學。宗薩蔣揚仁波切為當代藏傳沒有出家修行人,不但拍過電影,世界各地四處行走,相當的摩登。

宗薩蔣揚仁波切在很多場合,都提出我們要分清楚文化傳統與宗教的不同。他甚至大膽的說文化傳統有時候會妨礙我們看清楚宗教的本質。他曾説到在藏傳的佛教儀式中供養的藏傳茶飲料。其實換做一般的紅茶茶,或者綠茶都可以的。重要的是宗教背後的精髓,而茶品只是文化傳統,尊重文化罷了。

阿姜查在談到修行的三個層次的時候,談到第一層次的修行人“已摒棄盲從的習俗與傳統,而能根據理智親自檢視世間的本質”。“摒棄盲從的習俗與傳統”,這就和宗薩蔣揚仁波切的講法不謀而合。

兩位修行人很清楚的分辨文煥傳統和宗教的不同,同時也沒有放棄傳統。他們要指出我們不要盲從,要分辨兩者。

佛教產生與發展年代久遠,傳到不同的地域時,吸收了各地的文化傳統習俗。當人們用文化傳統習俗的世俗分類方式,把佛教分成南傳、北傳和藏傳。但是無論那一個傳承其實都包含佛教的核心思想,至於文化、傳統、習俗、儀式的差異,都只是不同地域的關係。

佛教的核心是三法印(四法印),修行方式是戒定慧三學,加上八正道。我們在修學佛教需要注意的。至於跟隨南北藏哪一個傳統,八萬四千哪一種法門,只是我們習性和機緣的原因罷了。

參考書目:阿姜查《阿姜查的禪修世界——戒》,76頁

(照片取自以下網頁https://www.enanyang.my/%E7%99%BB%E5%BD%BC%E5%B2%B8/%E5%AE%BD%E9%82%A6%E6%B3%95%E5%B8%88%E4%B8%8E%E9%BB%84%E6%85%A7%E9%9F%B3%E6%90%BA%E6%89%8B-%E7%8C%AE%E6%AD%8C%E7%A5%9D%E5%AE%97%E8%90%A8%E4%BB%81%E6%B3%A2%E5%88%8760%E5%B2%81%E7%94%9F%E8%BE%B0
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iki/File:%E9%98%BF%E5%A7%9C%E6%9F%A51.jpg

 

2024/04/13

现代科学方法之種種


分類成“型”是現代科學方法。

我說“現代”和“科學”,不是指分別表示“文明”和“有道理”啦。

(事實上現代不文明和科學沒有道理的方式很多,現代只是相對與古代,是時間的觀念。科學是指做學問的方式,e,g, 哲學、文學是另外一種兩種做學問的方式)

基本上,科學是用一種歸類的方式來了解世界。像動物界有哺乳類、魚類、兩棲類、鳥類、爬行類。這樣的分類指依照按脊椎特征分類。

如果是用按生殖方式分類,則是卵生動物、胎生動物和卵胎生動物。

人類用依照按脊椎特征分類是哺乳類,用生殖方式分類則是胎生動物。

分類分型只是為了可以方便講解分析事物,科學分類也會有特列。一些物種可能在分類上引起爭議,可能因為它們具有一些獨特的特征,不符合現有的分類系統,或者是因為它們之間的關系不明確。在這種情況下,科學家們可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討論,以確定最合適的分類位置。這可能包括對物種的形態學、分子生物學和生態學等方面的更深入研究,以更好地理解它們的分類關系。

從這樣的脈絡來說,科學分類是有它的目的,也有它的局限。如果用有局限的知識來講解我們想要講解的,尤其是動態生成的萬物,这绝不是100%的完美的。除了科學分類,我們能夠有其他更好的講解分析方式嗎?哲學文學可以解釋人嗎?這其實又涉及另外一個領域的知識論了。

我覺得最重要的我們怎麽用?怎樣從被判死刑的限制,開展出活的分析講解空間,這才是重點。

孟子曰:“盡信書,不如無書”。

** 以上動物的分類資料感謝 Chat GPT


(照片攝於 2019年9月,紐西蘭某博物館)

前行

“出離”這個詞,在宗教術語意思是對欲樂的棄絕,不為塵垢所染。 也有一種説法,就是不再執著過去執著的事物。 對於我來説,出離是離開自己熟悉習慣的環境和生活形態,到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生活,或者改變一種自己熟悉的形態過活。 活過了半百,曾經兩次出離。就是辭了全職的工作,過著不是一般的朝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