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内圈與外圈的偏差:當外界的眼光與自己的期待不同時,不爽、懷疑自己。感想:這世界沒有真實,我們每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,20個人有20個真實。
3. 從不爽(叉手)、發覺有情緒和盲點(看到自己的姿態),到反省自己有情緒的原因,到回到看同學對於自己盲點的指出(正),到覺得大家都是禪師,到感到謙卑。
4. 每位都是禪師:看到自己的自尊。當同學指出自己的盲點時,看到自己的也是從某個有限制的角度看事情。感到謙卑,覺得大家都是禪師,點出自己的盲點。
5. 害怕與驕傲(自尊與信心):友人和老師都指出
6. 視角與多面視角:我相信每個人從老師學習到的,都是不同的内容。從余德慧老師的視角,到楊蓓老師的多視角。
7. 楊老師:用犀利的視角看透現象,看到別人和自己在生存、限制與希望,接納涵容,在互動中產生影響。我問老師:這算不算自利利他,老師說是的。
8. 楊蓓老師說我走得很快,可能這就是我還在模糊中的原因。因爲在過程中因爲走得很快,資訊量太大了。
9. 我終於接受自己的模糊,接受自己不能像其他人寫出後來的感想。因爲我太快了。楊老師說要善用驕傲,保護害怕。是的。所以最後只有用這張照片“好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