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的生命階段,在不同的時候,有不同的重點。
遙想小學,星期六晚上假期結束前,大概正在留冷汗,趕著星期一要繳的假期作業。
中學準備考試的星期六,除了反復地做十年會考數學題,空閑就看同學抓壁虎。
高中中秋晚上的星期六又得備考,還在跟同學玩鬧,接著又強說愁地念著蘇東坡的水調歌頭。
工作有時候星期六需要加班辦活動。口袋有餘錢後,有一陣子星期六調酒夜夜醉。
後來辭職背包旅行,星期六可能在東南亞某鄉村,或者在長途巴士的狹小臥鋪空間渡過。
中年星期六,與友人談的是誰和誰結婚,誰生了小孩,誰又離了婚。
後有幸到台灣的宗教研究所念書,星期六可能是參與臺北的座談,或者在工讀幫著教授辦療愈活動演講。
現在的星期六,爲了避開人群,多半吃了晚餐就回家與内人看資訊新聞紀錄片,或者自修。
香江四大才子之一蔡瀾,這星期終於和其他三人在另外一邊團聚。他一輩子豁達自在,留下很多真真假假的箴言。據説有回他乘飛機顛簸,別人嚇得半死,他繼續握著杯嘆酒。有人問他你死過嗎?(潛臺詞如何如此淡定)他回復:我曾活過。
我當然不能跟才子比瀟灑。但是我覺得,人生在不同階段,盡量把那個時期的位置扮演好,把自己應做的做好。當學生該念書就念書,該玩鬧就玩鬧;喝酒時該喝醉就喝醉,應清醒就清醒;做對事的時候,該堅持就堅持,該退讓就退讓;做錯事時該道歉就道歉,該承擔就承擔。這樣,我覺得也就不枉此生了。